过去十年,是广胜达集团高速发展的十年,也是李六锋扎实成长的十年。2011年,刚从校园毕业的他入职广胜达,成为一名考核助理;2022年,经过多个岗位的锻炼,他已成长为公司一名年轻有为、敢于担当的项目经理。
从“小白”到“主将”,这是一段关于奋斗与成长的时光。
【在工作中,积累经验】
蛇口地铁项目是广胜达当时的一个在建项目,在项目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,李六锋抓住机遇向公司提出了申请,要到项目上做技术助理,公司研究后便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“如果想在基建方面学到真东西,就应该下沉到工地去。”李六锋在蛇口地铁项目一呆就是三年。他从最初的学习工序、技术方案和看图纸开始,每天勤奋努力,踏实好学,不懂就问,在项目部赢得了一致好评。项目经理杨冠超对李六锋的各方面表现都非常满意,于是在工作上常常指导李六锋,同时也给了他更多的帮助。在杨冠超经理的支持下,李六锋做起了质检员。
李六锋说:“在项目上呆的越久,才知道要学的东西就越多,方方面面的技术都要掌握。”李六锋没有休息时间,除了工地现场就是项目部办公室,他和工人们常常探讨建筑新工艺,将学到的新技术都会进行详细的整理,举一反三进行研究和领悟。
近四年来的积累和沉淀,让李六锋拥有了丰富的实操经验,为他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更为他实现梦想做好了铺垫。
2015年蛇口地铁项目完成后,杨冠超经理直接将李六锋带到了新的项目—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项目,让他做起了质检主管。
人生最大的幸福,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,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。李六锋是幸运的,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。
【在管理中,用新思维】
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项目结束后,他跟随杨经理来到万科翰林花园项目。“我认为在一个岗位上做的得心应手了,就应该寻求更高的平台发展。”李六锋自信地说。
李六锋在巩固自己的知识后,想往生产经理和技术负责人这个岗位上发展。因为他已具备了这两个岗位所必备的能力。
2018年,李六锋所在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岗位暂时空缺,于是杨经理就向公司推荐了李六锋,并鼓励他干工作要眼光长远,年轻人要用新的思维去做好管理工作。
李六锋说:“有时候人的能力是逼出来的,当你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时,就要逼自己一把。如果退缩,不但学不到东西,而且你的勇气和自信心也会被摧毁。”
当时李六锋来到了珠海绿景项目后,从前期策划、施工方案、场地平面布置,包括所有的过程交底,都尽力配合项目经理完成工作,并从中受益良多。通过多个项目的历练,李六锋已能独当一面,而且积累和巩固了整个项目所必备的知识和经验。
在中山雅居乐项目,李六锋得到了大展身手的机会,由他担任项目经理,全面统筹项目管理。从2011年到2020年,他所吃过的苦和所得到的东西是成正比的。正如李六锋自己所说,“如果说中间少了哪个环节,我也不可能走到现在。”
【在自我提升中,不断加压】
在采访李六锋时,他多次提到公司对他的支持。一直以来,每当有培养的契机,公司总是能够给他机会。考核员、考核主管、质检员、技术负责人、项目经理,在每个岗位上他都能得到公司和领导的支持,而他也从不负所托。
在筹备新项目的时候,公司在项目策划、配置管理人员、项目团队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李六锋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关心,这些都让他心存感激,并使他对未到充满了信心和鼓舞。
“当项目遇到了一些困难,我会带领项目部的管理人员积极应对,齐心协力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迎难而上,没有过不去的难关。越是在这样的困境下,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担当和使命感。”李六锋信心满满地说。
李六锋在工作中不断加压提升自我,业余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,还钻研了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,使他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。他没事就呆在工地上,求知欲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状态。期间他还学会了工程预算和绘图。在李六锋的学习计划里,他要掌握所有与建筑有关的知识,他要在建筑领域干出一番成绩。
李六锋还说起了他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。“要学会‘吃亏’和‘吃苦’。年轻人刚踏入工作岗位,一定要学会吃亏。一旦把这两个词悟透了,那格局就会打开了。一些年轻人吃不了苦,干工作挑肥捡瘦,耍小聪明,吃不了今天的苦,那明天就会承受更多的难。”这些年他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,也正是这句话鞭策他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。
那个建筑行业的小白,经过十多年多个项目的辗转历练,如今已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。李六锋所有的付出和努力,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微不足道,但正是十余年如一日的点点积累、微火成炬,才成就了他的现在,照亮了他的未来。
一分耕耘一份收获,李六锋初心依然行走在大道上,相信他会在高山之巅看到最美的风景。